教材教辅

学术著作

考试图书

实用读物及其它

数字产品

刑事诉讼法(第五版)

  • 作 者:【日】田口守一
  • ISBN:978-7-5620-3674-6
  • 版 次:1-1
  • 开 本:16
  • 装 订:平装
  • 页 数:421
  • 读者对象:法学学者,法学学生,立法者
  • 图书状态:上架
  1. 定 价:46.00元

图书详情

    日本著名刑事诉讼法学者之一,早稻田大学法学院教授田口守一所撰写的一部法学名著。日本2004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刑事司法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使传统的刑事裁判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相应地,日本的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书全面反映了这一变化的整个过程。书中详细地叙述了日本2004年所采纳的各种新制度,同时还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日本2004年大规模立法的背景。此外,该书还增加了本书初版以后出现的许多重要的判例和学说。
    该著作从刑事程序的多样性入手,探讨了与刑事诉讼目的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自白案件与否认案件中涉及的控罪答辩程序,追求实体真实主义与控罪答辩程序的关系,精密司法与控罪答辩程序的关系,有罪答辩与无罪主张之间冲突与调和、可采性问题,以及被告人的程序处分权问题(重点为诉因问题),最后,介绍了日本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当事人处分主义的引入问题。
    本书理论深厚,但文字流畅,相对易懂;译文翻译流畅,忠实于原文。本书理论深厚,流畅通顺,无论对于学者研究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还是立法者考量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译者简介………………………………………………………………………I
中文版序言……………………………………………………………………I
第五版序言……………………………………………………………………Ⅲ
第四版序言……………………………………………………………………V
初版序言………………………………………………………………………Ⅶ
凡例……………………………………………………………………………Ⅸ
第一章  序论…………………………………………………………………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含义…………………………………………………1
  一、刑事诉讼法的含义……………………………………………………1
    (一)概述…………………………………………………………………1
    (二)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
    (三)宪法与刑事诉讼法…………………………………………………2
  二、刑事诉讼法的历史……………………………………………………3
    (一)对西洋法的继承……………………………………………………3
    (二)日本刑事诉讼法的发展……………………………………………4
三、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8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14
  一、概述……………………………………………………………………14
  二、实体的真实主义与人权保障…………………………………………14
    (一)实体的真实主义……………………………………………………14
    (二)人权的保障…………………………………………………………17
    (三)正当程序……………………………………………………………18
  三、刑事案件的解决………………………………………………………18
  四、迅速裁判………………………………………………………………20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构造…………………………………………………21
  一、概述……………………………………………………………………21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23
    (一)当事人主义…………………………………………………………23
    (二)职权主义……………………………………………………………25
  三、当事人主义的课题……………………………………………………26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源和适用范围……………………………………27
  一、刑事诉讼法的法源……………………………………………………27
  二、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28
第二章  侦查…………………………………………………………………29
第一节  侦查概述……………………………………………………………29
  一、侦查的含义……………………………………………………………29
    (一)概述…………………………………………………………………29
    (二)侦查的结构…………………………………………………………29
  二、侦查的原则……………………………………………………………32
    (一)任意侦查的原则与强制措施法定主义……………………………32
    (二)令状主义……………………………………………………………33
  三、侦查的种类……………………………………………………………33
    (一)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33
    (二)新的侦查方法………………………………………………………36
    (三)国际侦查……………………………………………………………39
  四、侦查机关………………………………………………………………41
    (一)司法警察职员………………………………………………………41
    (二)检察官………………………………………………………………42
  五、被害人在侦查中的地位………………………………………………42
第二节  侦查的线索…………………………………………………………45
  一、概述……………………………………………………………………45
  二、侦查机关发现的侦查线索……………………………………………46
    (一)职务询问……………………………………………………………46
    (二)携带物品检查………………………………………………………48
    (三)汽车盘查……………………………………………………………49
    (四)尸体检验……………………………………………………………51
  三、非侦查人员提供的侦查线索…………………………………………51
    (一)概述…………………………………………………………………51
    (二)告诉…………………………………………………………………51
    (三)检举和请求…………………………………………………………53
    (四)自首…………………………………………………………………53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的人身保全……………………………………………53
  一、概述……………………………………………………………………53
  二、拘留……………………………………………………………………54
    (一)普通拘留……………………………………………………………54
    (二)现行犯拘留…………………………………………………………56
    (三)紧急拘留……………………………………………………………57
    (四)犯罪嫌疑人对拘留的防御权………………………………………57
  三、逮捕……………………………………………………………………58
    (一)逮捕的含义…………………………………………………………58
    (二)逮捕的实体性要件…………………………………………………59
    (三)逮捕的程序性要件…………………………………………………60
    (四)逮捕的期间和场所…………………………………………………61
    (五)犯罪嫌疑人对逮捕的防御权………………………………………63
  四、有关拘留、逮捕的几个问题…………………………………………64
    (一)案件单位原则………………………………………………………64
    (二)另案拘留和另安逮捕………………………………………………64
    (三)再拘留和再逮捕……………………………………………………65
第四节  物证的收集…………………………………………………………66
  一、概述……………………………………………………………………66
  二、搜查和查封……………………………………………………………69
    (一)有令状的搜查和查封………………………………………………69
    (二)无令状的搜查和查封………………………………………………74
    (三)留存…………………………………………………………………75
  三、勘验和鉴定……………………………………………………………75
    (一)勘验…………………………………………………………………75
    (二)鉴定…………………………………………………………………76
  四、技术侦查………………………………………………………………77
    (一)拍照和录像…………………………………………………………77
    (二)采集体液……………………………………………………………79
    (三)监听通讯……………………………………………………………82
    (四)电磁记录物的搜查和查封…………………………………………87
第五节  言词证据的收集……………………………………………………93
  一、概述……………………………………………………………………93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93
    (一)在家讯问犯罪嫌疑人………………………………………………93
    (二)讯问在押犯罪嫌疑人………………………………………………94
  三、询问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人员…………………………………………101
  四、询问证人………………………………………………………………101
  五、口译和笔译……………………………………………………………102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权………………………………………………103
  一、概述……………………………………………………………………103
  二、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104
    (一)沉默权的根据………………………………………………………104
    (二)沉默权的内容………………………………………………………106
  三、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107
    (一)辩护权的含义………………………………………………………107
    (二)委托辩护权的保障…………………………………………………108
    (三)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110
  四、会见权…………………………………………………………………114
    (一)概述…………………………………………………………………114
    (二)会见权与会见指定权………………………………………………115
  五、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保全请求权………………………………………118
第七节  侦查的终结…………………………………………………………118
  一、警察侦查的终结………………………………………………………118
    (一)微罪处理……………………………………………………………118
    (二)移送给检察官………………………………………………………119
  二、检察侦查的终结………………………………………………………119
  三、起诉后的侦查…………………………………………………………120
    (一)概述…………………………………………………………………120
    (二)讯问被告人…………………………………………………………120
第三章  公诉…………………………………………………………………122
第一节  公诉概述……………………………………………………………122
  一、公诉的原则……………………………………………………………122
    (一)国家追诉主义………………………………………………………122
    (二)起诉裁量主义………………………………………………………123
  二、检察官及其权限………………………………………………………126
    (一)检察官………………………………………………………………126
    (二)检察官的权限………………………………………………………126
  三、被害人在公诉中的地位………………………………………………127
第二节  检察官处理案件……………………………………………………128
  一、概述……………………………………………………………………128
    (一)检察官处理案件……………………………………………………128
    (二)追诉裁量权…………………………………………………………129
  二、不起诉处分的审查……………………………………………………132
    (一)概述…………………………………………………………………132
    (二)检察审查会…………………………………………………………132
    (三)准起诉程序…………………………………………………………135
第三节  公诉权与诉讼条件…………………………………………………136
  一、公诉权与应诉权………………………………………………………136
    (一)公诉权………………………………………………………………136
    (二)应诉权………………………………………………………………139
    (三)公诉权滥用论………………………………………………………139
  二、诉讼条件………………………………………………………………140
    (一)诉讼条件的含义……………………………………………………140
    (二)诉讼条件的种类……………………………………………………142
    (三)公诉时效……………………………………………………………147
第四节  诉讼行为……………………………………………………………150
  一、概述……………………………………………………………………150
    (一)诉讼行为的含义……………………………………………………150
    (二)诉讼行为的种类……………………………………………………150
    (三)诉讼行为的要件……………………………………………………151
  二、诉讼行为的评价………………………………………………………153
    (一)诉讼行为的评价……………………………………………………153
    (二)诉讼行为瑕疵的治愈………………………………………………154
第五节  提起公诉……………………………………………………………156
  一、概述……………………………………………………………………156
  二、正式裁判的程序………………………………………………………157
    (一)提出起诉书…………………………………………………………157
    (二)起诉书记载存在的问题……………………………………………159
    (三)起诉书一本主义……………………………………………………163
  三、简易裁判的程序………………………………………………………166
    (一)概述…………………………………………………………………166
    (二)略式程序……………………………………………………………166
    (三)即决裁判程序………………………………………………………167
第四章  审判…………………………………………………………………171
第一节  审判总论……………………………………………………………171
  一、概述……………………………………………………………………171
  二、法院、法官和裁判员…………………………………………………171
    (一)法院…………………………………………………………………171
    (二)法官…………………………………………………………………175
    (三)裁判员………………………………………………………………177
  三、被告人和辩护人………………………………………………………183
    (一)被告人………………………………………………………………183
    (二)辩护人………………………………………………………………184
  四、被害人在审判中的地位………………………………………………190
第二节  审判的原则和结构…………………………………………………194
  一、概述……………………………………………………………………194
  二、审判的各项原则………………………………………………………194
    (一)公开主义……………………………………………………………194
    (二)口头主义和辩论主义………………………………………………196
    (三)持续审理主义………………………………………………………196
  三、审判的结构……………………………………………………………197
    (一)概述…………………………………………………………………197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197
    (三)诉讼过程的结构……………………………………………………198
第三节  审理的准备程序……………………………………………………200
  一、概述……………………………………………………………………200
  二、确保被告人等人到庭…………………………………………………201
    (一)确保到庭……………………………………………………………201
    (二)保释…………………………………………………………………202
  三、审理的准备程序………………………………………………………204
    (一)第一次审理前的准备程序…………………………………………204
    (二)第一次审理后的准备程序…………………………………………207
    (三)证据开示……………………………………………………………208
  四、审理前的整理程序……………………………………………………211
    (一)概述…………………………………………………………………211
    (二)审理前整理程序的内容……………………………………………213
    (三)争点整理、证据整理和证据开示…………………………………214
    (四)审理程序的特例……………………………………………………219
    (五)审理期间的整理程序………………………………………………221
第四节  审判程序……………………………………………………………221
  一、审判庭…………………………………………………………………221
    (一)审判庭的组成………………………………………………………221
    (二)审判庭的用语………………………………………………………222
    (三)诉讼指挥和法庭警察………………………………………………223
  二、审理程序………………………………………………………………224
    (一)概述…………………………………………………………………224
    (二)开头程序……………………………………………………………225
    (三)证据调查程序………………………………………………………226
    (四)辩论…………………………………………………………………230
    (五)判决…………………………………………………………………230
    (六)审判笔录……………………………………………………………230
  三、审判程序的形态………………………………………………………231
    (一)简易审判程序………………………………………………………231
    (二)审判程序的停止、更新和重新开始………………………………232
    (三)辩论的分离与合并…………………………………………………233
  四、裁判员参加的裁判程序………………………………………………234
    (一)概述…………………………………………………………………234
    (二)裁判员参加的审理程序……………………………………………235
    (三)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特例……………………………………………242
第五节  审判的对象…………………………………………………………243
  一、概述……………………………………………………………………243
  二、诉因变更制度…………………………………………………………244
    (一)诉因变更程序………………………………………………………244
    (二)审判的对象…………………………………………………………244
  三、诉因变更的必要性……………………………………………………246
    (一)概述…………………………………………………………………246
    (二)事实的变更…………………………………………………………241
    (三)法律评价的变更……………………………………………………249
    (四)处罚条款的变更……………………………………………………251
    (五)争点的变更…………………………………………………………251
    (六)诉因和诉讼条件……………………………………………………254
  四、诉因变更的可能性……………………………………………………257
    (一)诉因变更的客观界限………………………………………………257
    (二)诉因变更的许可……………………………………………………262
  五、诉因变更命令…………………………………………………………264
    (一)诉因变更命令的义务………………………………………………264
    (二)诉因变更命令的形成力……………………………………………265
第五章  证据…………………………………………………………………267
第一节  证据法总论…………………………………………………………267
  一、证据裁判主义…………………………………………………………267
    (一)证据裁判主义………………………………………………………267
    (二)证据的含义…………………………………………………………267
    (三)证明的必要…………………………………………………………268
    (四)“严格的证明”与“自由的证明”………………………………269
  二、自由心证主义…………………………………………………………270
    (一)自由心证主义………………………………………………………270
    (二)合理的心证主义……………………………………………………273
  三、举证责任与推定………………………………………………………275
    (一)举证责任……………………………………………………………275
    (二)推定…………………………………………………………………276
第二节  证据调查程序………………………………………………………277
  一、概述……………………………………………………………………277
  二、证据调查的实施………………………………………………………277
    (一)询问证人……………………………………………………………277
    (二)询问鉴定人和翻译等人员…………………………………………285
    (三)调查书证……………………………………………………………286
    (四)调查物证……………………………………………………………286
    (五)质问被告人…………………………………………………………286
第三节  证据的可采性………………………………………………………286
  一、概述……………………………………………………………………286
  二、证据的关联性…………………………………………………………287
    (一)恶劣性格的证实……………………………………………………287
    (二)科技证据……………………………………………………………287
  三、非法收集证据排除规则………………………………………………290
    (一)概述…………………………………………………………………290
    (二)排除规则的根据和排除的标准……………………………………291
    (三)排除规则的界限……………………………………………………292
第四节  自白法则……………………………………………………………296
  一、自白的证据能力………………………………………………………296
    (一)概述…………………………………………………………………296
    (二)自白的证据能力的界限……………………………………………298
    (三)任意性的证明………………………………………………………300
  二、自白的证明力…………………………………………………………301
    (一)概述…………………………………………………………………301
    (二)自白的补强规则……………………………………………………302
    (三)自白的证明力………………………………………………………304
  三、共犯人的供述…………………………………………………………304
    (一)共犯人供述的证据能力……………………………………………304
    (二)共犯人供述的证明力………………………………………………306
第五节  传闻法则……………………………………………………………308
  一、传闻法则………………………………………………………………308
    (一)传闻法则……………………………………………………………308
    (二)“传闻证据”的含义………………………………………………309
  二、传闻例外………………………………………………………………312
    (一)概述…………………………………………………………………312
    (二)传闻文书……………………………………………………………313
    (三)传闻陈述……………………………………………………………324
    (四)任意性调查…………………………………………………………325
    (五)同意笔录与合意文书………………………………………………326
    (六)争辨证明力的证据…………………………………………………327
第六章  裁判…………………………………………………………………329
第一节  裁判的含义…………………………………………………………329
  一、裁判的含义……………………………………………………………329
  二、裁判的种类……………………………………………………………329
    (一)判决、决定和命令…………………………………………………329
    (二)终局裁判和非终局裁判……………………………………………330
    (三)实体裁判和形式裁判………………………………………………330
  三、裁判的成立……………………………………………………………331
    (一)内部的成立…………………………………………………………331
    (二)外部的成立…………………………………………………………331
    (三)裁判书………………………………………………………………331
第二节  裁判的内容…………………………………………………………332
  一、概述……………………………………………………………………332
    (一)主文和理由…………………………………………………………332
    (二)形式裁判的内容……………………………………………………333
  二、有罪判决………………………………………………………………334
    (一)有罪判决的内容……………………………………………………334
    (二)有罪判决的理由……………………………………………………337
  三、无罪判决………………………………………………………………338
    (一)无罪判决的内容……………………………………………………338
    (二)补偿…………………………………………………………………339
  四、诉讼费用………………………………………………………………339
第三节  裁判的效力…………………………………………………………341
  一、裁判的效力……………………………………………………………341
    (一)裁判效力的含义……………………………………………………341
    (二)形式的确定力和实质的确定力(既判力)…………………………341
  二、确定力的理论…………………………………………………………342
    (一)确定力的本质………………………………………………………342
    (二)确定力的效果………………………………………………………344
第四节  一事不再理的效力…………………………………………………346
  一、一事不再理的效力与“双重危险”…………………………………346
    (一)一事不再理效力的根据……………………………………………346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与裁判的效力……………………………………347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的发生………………………………………………347
    (一)一事不再理效力发生的事由………………………………………347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产生的时间………………………………………349
  三、一事不再理的效力范围………………………………………………350
    (一)客观的范围…………………………………………………………350
    (二)时间的范围和人的范围……………………………………………352
第七章  救济程序……………………………………………………………353
第一节  上诉…………………………………………………………………353
  一、上诉的一般内容………………………………………………………353
    (一)上诉的含义…………………………………………………………353
    (二)上诉的要件和程序…………………………………………………353
    (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354
    (四)撤销判决的约束力…………………………………………………355
  二、控诉……………………………………………………………………355
    (一)控诉的含义与控诉审的结构………………………………………355
    (二)控诉理由……………………………………………………………356
    (三)控诉程序与控诉审的裁判…………………………………………357
  三、上告……………………………………………………………………358
    (一)上告的含义…………………………………………………………358
    (二)上告的理由…………………………………………………………359
    (三)上告程序与上告审的裁判…………………………………………359
  四、抗告……………………………………………………………………360
    (一)抗告的含义…………………………………………………………360
    (二)一般抗告……………………………………………………………360
    (三)特别抗告……………………………………………………………360
    (四)准抗告………………………………………………………………361
第二节  非常程序……………………………………………………………361
  一、概述……………………………………………………………………361
  二、再审……………………………………………………………………361
    (一)再审的含义…………………………………………………………361
    (二)再审的理由…………………………………………………………361
    (三)再审的程序…………………………………………………………364
  三、非常上告………………………………………………………………365
    (一)非常上告……………………………………………………………365
    (二)非常上告的理由……………………………………………………365
    (三)非常上告的审判……………………………………………………365
第八章  裁判的执行…………………………………………………………366
  一、概述……………………………………………………………………366
    (一)执行的时间…………………………………………………………366
    (二)执行的指挥者………………………………………………………366
    (三)执行的顺序…………………………………………………………366
  二、刑罚的执行……………………………………………………………366
    (一)死刑的执行…………………………………………………………366
    (二)自由刑的执行………………………………………………………367
    (三)财产刑等的执行……………………………………………………367
    (四)其他刑罚的执行……………………………………………………367
  三、裁判执行的请求………………………………………………………367
附录:2010年《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时效的修改………………………369
术语索引………………………………………………………………………371
判例索引………………………………………………………………………405
译后记…………………………………………………………………………420

    始于2004年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余波一直波及到现在。在本书的旧版出版以后,被修改的法律和新制定的有关刑事诉讼法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内容:

    (1)《刑事诉讼规则部分改正的规则》[平成17年(2005)最高法院规则第10号]。

    (2)《关于刑事设施和服刑人员处遇等的法律》[平成17年(2005)法律第50号]。

    (3)《关于刑事设施和服刑人员处遇等的法律部分改正的法律》[平成18年(2006)法律第58号](该法的名称后来被修改为《关于刑事收容设施及被收容者等处遇的法律》)。

    (4)《关于裁判员参加刑事裁判的法律等部分改正的法律》[平成19年(2007)法律第60号]。

    (5)《少年法部分改正的法律》[平成19年(2007)法律第68号]。

    (6)《关于裁判员参加刑事裁判的规则》[平成19年(2007)最高法院规则第7号]。

    (7)《为了保护犯罪被害人等的权益而对刑事诉讼法等进行部分改正的法律》[平成19年(2007)法律第95号]。

    (8)《关于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性进行监督的规则》[平成20年(2008)国家安全委员会规则第4号]。

    (9)《关于对保护犯罪被害人等权益的刑事诉讼附带措施的法律和综合法律支援法进行部分改正的法律》[平成20年(2008)法律第19号]。

    (10)《少年法部分改正的法律》[平成20年(2008)法律第71号]。

    其中(4)的改正中引进了所谓的部分判决制度,(7)的改正中引进了被害人参加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以前没有的新制度。虽然本书第四版补正版出版之后仅经过3年的时间,但是需要将这些新的法规和判例在教科书中反映出来,于是决定出版第五版。同时,本书采用横排版并使用脚注方式,利用脚注尽量多的介绍了在此期间发表的文献,并回答了读者的提问。

    在此期间的制度改革令人惊叹不已。但是,制度的改革同时也要求人的意识的改革。特别是新引进的裁判员制度,不仅要求作为裁判员的市民具有改革意识,同时也需要法律专家有改革意识。以前的刑事裁判是以宣告裁判这一国家的视角或者担任裁判的法律专家的视角为中心的。这一点在引进了裁判员制度之后发生了转变,新的制度不仅要求人们从上述视角考虑问题,而且还要求从参与裁判的一般市民的视角思考问题。在国家视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市民的视角,这就.是人们期待的更加完善的刑事裁判制度。日本的刑事裁判制度迎来了新的时代。

    不过,裁判员制度确实要求刑事裁判必须是容易理解的裁判,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刑事诉讼法的严密专业知识。相反,为了使刑事裁判更容易理解,以严密的刑事诉讼法学为根基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有了严密的解释学,容易理解的司法才是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刑事裁判制度虽然发生了重大变革,但是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框架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当然,本书在什么程度上能够反映这一基本视角是另外一个问题,还恳请读者的批评和赐教,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

    本书改成横排版,校对等十分繁杂的工作得到了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松田正照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此外,尽管我的改写工作有些拖延但仍能如期出版,多亏有弘文堂编辑部长北川阳子女士及时而准确的编辑工作,在此深表感谢。

 

                                                                      田口守一

                                                                     2009年1月23日

                                                                      于小金井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