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辅

学术著作

考试图书

实用读物及其它

数字产品

知识产权法(第三版)

  • 作 者:冯晓青 主编
  • ISBN:978-7-5620-5894-6
  • 版 次:3-1
  • 开 本:16
  • 装 订:平装
  • 页 数:536
  •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是法学爱好者、司法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
  • 字 数:726千字
  • 图书状态:上架
  1. 定 价:56.00元

图书详情

    知识产权法作为调整智力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领域的重要法律,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保护法等内容。2013年,我国对《商标法》作了重大修改,为了保持本书资料的新颖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前瞻性,特对本书进行第二次修订。修订后,本教材更突出了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深入浅出等特点。除此之外,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最大的特色是其在理论性和实践性方面均彰显一定优势,其中特别表现在对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的阐述以及各章节对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知识产权100个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近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方面。通过学习本教材,不仅可以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在知识产权法理论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训练方面均有所提高。
    本书紧密联系我国法学教育的实际,着眼于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反映了当代知识产权法水准,适合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社会各界学习知识产权法选用。

        第一编  知识产权法总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引论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属性与特征

第二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产生及在当代的发展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的产生
    第二节  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当代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章  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法律救济
    第一节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及其界定
    第二节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特征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的地位和渊源

第五章  我国知识产权法概论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沿革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六章  知识产权制度宗旨与价值构造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制度宗旨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构造

本编拓展阅读书目


        第二编  著作权法

第七章  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的概念
    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章  著作权客体
    第一节  作品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第二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第三节  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第九章  著作权的主体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概述
    第二节  不同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第十章  著作权的内容
    第一节  著作权内容概述
    第二节  著作权中的人身权
    第三节  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第十一章  相关权
    第一节  相关权概述
    第二节  出版者版式设计专有权及相关权利
    第三节  表演者权
    第四节  音像制作者权
    第五节  广播电视组织权

第十二章  著作权的利用与限制
    第一节  著作权的利用
    第二节  著作权的限制

第十三章  著作权集体管理
    第一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概述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著作权的保护
    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著作权诉讼

本编拓展阅读书目


        第三编  专利法

第十五章  专利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专利、专利权、专利制度与专利法的概念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十六章  专利权客体
    第一节  发明
    第二节  实用新型
    第三节  外观设计
    第四节  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第十七章  专利权的主体
    第一节  专利权主体概述
    第二节  发明人与设计人
    第三节  外国人
    第四节  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第十八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一节  发明和实用新型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节  外观设计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十九章  专利权的取得
    第一节  专利申请文件
    第二节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第三节  专利复审、无效和司法救济程序
    第四节  专利的国际申请

第二十章  专利权的内容
    第一节  专利权人的权利
    第二节  专利权人的义务

第二十一章  专利权的限制
    第一节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第二节  专利强制许可

第二十二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一节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二节  专利侵权行为及其判定
    第三节  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专利侵权诉讼
    第五节  其他专利纠纷诉讼

本编拓展阅读书目


        第四编  商标法

第二十三章  商标法概述
    第一节  商标的概念、种类与作用
    第二节  商标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我国商标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我国商标立法的原则

第二十四章  商标权的取得
    第一节  商标权的取得制度
    第二节  商标注册的条件与原则
    第三节  商标注册申请
    第四节  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与核准注册
    第五节  商标国际申请

第二十五章  商标权的内容
    第一节  商标权的概念
    第二节  商标权人的权利
    第三节  商标权的期限、续展与终止
    第四节  商标权的限制

第二十六章  商标权的利用
    第一节  注册商标的使用
    第二节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
    第三节  注册商标的转让
    第四节  注册商标的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十七章  商标权无效
    第一节  商标权无效概述
    第二节  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
    第三节  注册商标的撤销与注销

第二十八章  商标管理
    第一节  商标管理概述
    第二节  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
    第三节  对未注册商标使用的管理
    第四节  商标印制管理

第二十九章  商标权的保护
    第一节  商标权保护概述
    第二节  商标权的保护期及保护范围
    第三节  商标权的保护 
    第四节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本编拓展阅读书目


        第五编  其他知识产权

第三十章  制止不正当竞争权
    第一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第三节  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四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章  商业秘密权
    第一节  商业秘密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与内容
    第三节  商业秘密保护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第三十二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第一节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概述
    第二节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及其意义
    第三节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客体、主体及归属
    第四节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登记
    第五节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内容、限制和保护

第三十三章  植物新品种权
    第一节  植物新品种保护概述
    第二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取得
    第三节  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第四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五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保护

第三十四章  商号权与地理标志权
    第一节  商号权
    第二节  地理标志权

第三十五章  域名权
    第一节  域名概述
    第二节  域名的法律性质及特性
    第三节  域名与商标的区别和联系
    第四节  域名纠纷的解决机制

第三十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构成要件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内容与保护

本编拓展阅读书目


        第六编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第三十七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概述
    第一节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公约
    第三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第三十八章  《巴黎公约》
    第一节  《巴黎公约》的保护范围
    第二节  《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巴黎公约》的共同规则

第三十九章  著作权国际保护
    第一节  伯尔尼公约
    第二节  世界版权公约
    第三节  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
    第四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

第四十章  专利权国际保护
    第一节  专利合作条约
    第二节  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布达佩斯条约

第四十一章  商标及相关标志的国际保护
    第一节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议定书
    第二节  商标注册用商品与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

第四十二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第一节  TRIPs协议的产生
    第二节  TRIPs协议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三节  TRIPs协议保护的领域
    第四节  知识产权执法

本编拓展阅读书目


附录一  知识产权重要名词、术语及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主要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名称中英文对照
附录三  主要参考案例


                                    第三版说明


    当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日益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史无前例地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法作为调整智力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领域的重要法律,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保护法等内容。鉴于知识产权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已将其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
    为适应法学本科教学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特组织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部分专家撰写了这部教材。本教材具有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深入浅出等特点。除此之外,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最大的特色是其在理论性和实践性方面均彰显一定的优势,其中特别表现在对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的阐述以及各章节对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知识产权100个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近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方面。通过学习本教材,不仅可以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在知识产权法理论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训练方面有所提高。
    本教材在2008年出版第一版后,受到包括广大法律专业本科生在内的各类读者的欢迎。但是,该书出版后不久,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我国《专利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为此,该书在2010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也就是该书第二版。第二版出版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2013年对《商标法》做了重大修改。为了保持本书资料的新颖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前瞻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该书第三版。
    本书第三版修订的重点是商标法部分,由李玉香教授和周长玲教授共同完成。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国际保护部分别由杨利华副教授、陈丽苹教授和陈健副教授修订完成,其他部分由主编冯晓青教授修订完成。本书修改稿初稿完成后,主编进行了统稿,替换、增加了典型案例及简要分析,增加了有关司法解释规定的解读,并最后定稿。
    本书第三版各编章作者分工如下:
    冯晓青:第一编,第五编第三十章,附录。
    杨利华:第二编。
    陈丽苹、刘银良:第三编。
    周长玲:第四编第二十三章至二十六章。
    李玉香:第四编第二十七章至二十九章。
    罗  莉:第五编第三十一章。
    刘  瑛:第五编第三十二章至三十五章。
    郑璇玉:第五编第三十六章。
    陈  健:第六编。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社会各界学习知识产权法选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仍然难以避免错漏,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 冯晓青
                                                                    2015年1月